找到相关内容4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秘密藏续》与旧译无上密法于西藏的传播(1)

    并作赞颂曰:  汝为佛像真希有  即是我之依怙尊  赐我吉祥作引导  前世修习获成就  遂得结成此业缘  百劫之中供奉汝  尔后,他即以此佛像为观想本尊,修行达七月之久,乃有种种经典于其梦中显现,落到...

    沈卫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4352305.html
  • 从佛学角度讲:人类的战争(刀兵劫)是怎么产生的!

    这是刀兵劫的缘还未到,在此缘未成熟的时候,才可转变因果。假若断掉了刀兵劫未成熟的缘,就可能转变刀兵劫的果报;一旦缘成熟了就没有办法补救,因为过去共同造的业缘成熟,即使你神通广大亦没办法解决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4854173.html
  • 释迦时代之外道

    无边智,无边喜,无边能。然从无始来,生命恒缚于业缘,其能力清净均有边限,命之数无限,非遍满亦非极微,惟随身大小充遍各部,如橐籥风随量舒卷,如炬在室随量光照。命分六种,有一根(皮)者,(如植物)有二根(...命依业之性质而生诸趣,业之兴起悉因无智,故人得全智即可解脱。  补特迦罗者,非命句义之一也,译谓物质。(非犊子部之补特伽罗为个人为个性)补特迦罗为极微所成,极微是常且无方分。物有二种,粗如器用,细如业缘...

    汤用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154788.html
  • 中晚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的生命关怀考论

    急难起到了积极作用。  二、超度送葬,终极关怀  大乘佛教的终极关怀是得道成佛,以求解脱生死轮回之苦。但对一般的世俗人来说,他们所关心的则是避免前世不良业缘造成的业报,即如何能够顺利转生得到善报。佛教在...

    李并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5054901.html
  • 宗密《华严原人论》的论证系统与三教调和思想之研究

    思想的流派及其内容予以判摄与拣择。他说人天教是“虽信业缘,不达身本”;说小乘教是“五识缺缘不起,意识有时不行,专此教亦未原身”;说法相教是“所变之境皆妄,能变之识岂真?”;说破相教是“此教但破执情,亦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3555869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的核心义理架构及对大乘各宗派的影响

    谓既造业成因,定招苦果,轮回六道,生死长缚。  以上六相,前四相是惑因,第五相是业缘,第六相是苦果。合三细六粗九相,统摄一切染法。然此染法,皆由根本无明、不了达平等一味之真心而起,故结末归本,唯一根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95055916.html
  •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

    若能解明我与众生无始以来有如此业缘,或善或恶,以及净业种种交织缠缚,必发转世间善恶为出世净资,为一切如母有情解脱轮回以至成佛,我愿成佛之心。正如天亲菩萨在《净土论》中所说:“发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。愿作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4355979.html
  • 《湖隐方圆叟舍利铭》考释

    栖贤寺阅读浮山圆鉴禅师的《削执论》,突然大悟,方知佛果钳锤妙密,于是给佛果禅师作偈曰:“出林依旧入蓬蒿,天网恢恢不可逃。谁信业缘无避处,归来不怕语声高。”佛果见偈,知道梅子已熟,大喜,将偈示以众人,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1357228.html
  •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(1)

    业缘的关系,他对你的指导你觉得特别有利,而你得到新的开悟,像这样的上师,他对你就特别有恩惠。作为一个弟子他应该具备的条件,就是需要有信心,信心还有诚心。而且必须非常净尽。而且一个弟子必须要有修法的心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1258573.html
  • 开佛法本意,扬慈悲真髓——漫话佛教医学(1)

    病痛和业缘,应该要常行忏悔,面对诸佛菩萨,恳切发露恶业,痛心忏悔,立誓洗心革面,不造新业;不仅自忏恶业,更代一切众生忏悔,观业性本空,彻底放下一切罣碍。从心理疗法的角度来看,这种忏悔是释放潜意识中的不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459654.html